你好!歡迎進入寧夏嘉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企業郵箱   |   電子地圖
 
 
黨群工作
 
黨史知識   您的位置:首頁>> 黨群工作  >> 黨史知識  

“偉大斗爭”的五個特征

  發表時間:2018年11月23日  點擊數:875 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準備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進行偉大斗爭是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和內生動力,偉大斗爭這一重大戰略命題具有極強的前瞻性、系統性和深刻性,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特征。

 

  偉大斗爭包含辯證思維

  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從哲學上講,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實體,而是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狀態,簡單而言就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矛盾統一體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認識和解決矛盾的斗爭史。當前,國內外形勢迅速變化,發展越快矛盾越集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越突出,越需要以更大的勇氣、更有力的手段加以應對和解決,在偉大斗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勝利,促進矛盾向著同一性方向轉化,推動社會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前進和發展。

 

  偉大斗爭強調精神狀態

  偉大斗爭處于“四個偉大”之首,相對于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主要強調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它更強調一種精神狀態,即敢不敢干、想不想干的問題,蘊含著可貴的人文情懷、精神氣質和向上品格。提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針對的是一段時期里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意志消退、干勁不足、斗志不強等消極現象,警醒全黨不要盲目樂觀、沾沾自喜、無所作為,強調決不能因勝利而驕傲、因成就而懈怠、因困難而退縮,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居安思危的憂患。

  提出進行偉大斗爭,更是要激發和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進取精神、戰斗姿態和無畏氣勢,強調一種敢于拼搏的堅強意志、樂于貢獻的擔當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奮斗情懷,始終做到戒驕戒躁、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知難而進,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偉大斗爭著眼問題意識

  偉大斗爭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著眼于問題和風險意識,來源于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清醒認識和科學預判。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偉大夢想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接近目標,面臨的風險就越大,遇到的問題就越復雜。盡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必須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面對前進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善于把認識和化解問題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牢牢把握主動權。

 

  偉大斗爭體現全局戰略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偉大斗爭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黨、國家和民族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各個領域。

  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五個“更加自覺”概括了偉大斗爭的主要內容:在意識形態領域,強調“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反腐敗領域,強調“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在改革創新領域,強調“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在國家安全領域,強調“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防范化解風險領域,強調“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這都體現了極強的全局戰略。

 

  偉大斗爭講究方法策略

  發揚斗爭精神絕不是盲目沖動、不講變通,而是要在堅持原則、堅守信仰、堅定立場的基礎上,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任務,必須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針鋒相對、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對內有力有利有效,對外有力有理有節,堅定“四個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做到蹄疾步穩、行穩致遠。既要下好防范風險的“先手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棋”;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如此,才能從容應對挑戰、贏得戰略主動,及時有效地進行偉大斗爭,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史學正)

上一條: 趕考:從1949年春天出發
下一條: 延安時期黨的紀律嚴于“金箍”
  • 國家電網
  • 政府部門
  • 友情鏈接
首頁   |   走進嘉澤   |   新聞中心   |   公司治理   |   投資者關系   |   企業文化   |   黨群工作   |   人力資源   |   下載專區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寧夏嘉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951-5100555 0951-5100536 傳真:0951-5100533
地址:銀川市興慶區綠地21城企業公園D區68號樓   
寧ICP備18001584號    

手機版

官方微信
国产东北普通话对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