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孫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是黨的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與井岡山革命斗爭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既是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對井岡山革命斗爭成果的充分肯定,亦是在全國各蘇區對井岡山道路進行廣泛傳播的歷史反映。
黨的六大上,通過了關于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民、土地、職工、宣傳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黨章》。瞿秋白、周恩來、李立三等領導人作了重要報告,許多與會代表也作了發言。其中,有多處涉及井岡山的斗爭經驗,而且對其革命成績作了肯定。
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大會明確了革命處于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大會指出,必須努力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和發展紅軍,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等。上述對中國革命形勢的判斷和制定的路線方針,許多都已在井岡山實施,從而間接肯定了朱毛所走的井岡山道路是正確的。
周恩來在所做的軍事報告中,總結了半年的軍事狀況,當提到由游擊隊到紅軍的建立時,除海南、海陸豐外,還特別提到了“朱德與毛澤東的紅軍”“萬安與寧岡”,寧岡縣為紅四軍所占領,萬安縣也受到紅四軍較大影響,這也意味著直接表揚了朱毛紅軍在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斗爭。
大會根據主席團和各省代表團的提名,選出中央委員23人。毛澤東雖然在井岡山領導革命斗爭而沒有參會,但仍被選為中央委員,而且據周恩來回憶“得票是很多的”。
會后兩年的時間里,全黨上下貫徹執行黨的六大路線。以此為契機,中央一方面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朱毛紅軍的指導,另一方面,高度重視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并通過黨內文件和黨的刊物積極向全國其他根據地介紹和推廣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主持軍事工作的周恩來,不僅十分關注井岡山和朱毛紅軍,并對推廣井岡山的斗爭經驗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他在中央軍委創辦的《軍事通訊》(1930年1月15日)創刊號上,發表了陳毅撰寫的《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其中的編者按說:“這里面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志注意”,這就為井岡山道路在全國各蘇區的傳播,做了輿論上的宣傳與引導。
1928年底,中共六大文件才傳到井岡山,毛澤東看后比較滿意,因為會議肯定了創建紅軍和農村根據地的斗爭。他對六大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它使“中國革命運動,從此就有了正確的理論基礎”。
(摘編自2018年6月6日《光明日報》)
|